1984年建设者在雕塑制作现场拍照
东站雕刻的原址
重建的雕塑效果图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除了装饰和美化的功能外,还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记者了解到,云南首个大型城市公共雕塑“春城圆舞曲”雕塑(又称“民族大团结”雕塑)将在国庆节前完成重建。
原雕塑于18年前进入滇池海埔公园。
1984年昆明东站环岛出现了由6名表演舞蹈的少数民族人物组成的雕刻群像“春城圆舞曲”的雕刻。 雕塑充分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各族青年载歌载舞迎接远方宾客的欢乐情景、团结和谐的气氛,向全国人民展现了昆明积极包容的姿态,是当时昆明重要的地标性城市景观。
雕塑由云南艺术学院已故朱祖德设计、汤佩铭、陈龙生、余世德、余腾辉、席剑、钱曼辉、沈德坤等老一辈艺术家参与完成,蕴含着他们对昆明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无限的期待。
2002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为了拓宽道路缓解交通压力,东站的街心花园被拆除,雕塑也原封不动地搬迁到滇池海埔公园。 由于没有明显的标志,许多市民不知道海埔公园的雕塑是矗立在东站环礁的雕塑原作。
为了迎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会议”、“第七届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提升的62个城市建设的重要道路上,滇池路在此次提升改造的关键中,昆明市政府、昆明滇池度假区管委会、昆明市政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企业在昆明城市标志性景观的构建上,
将这个记录昆明历史的标志性雕塑重建为滇池路7公里的圆盘,成为滇池路改造的点睛之作。 明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日,重建“春城圆舞曲”的雕塑也将具有更深的纪念价值和历史意义。
新雕刻材质的大小均与原作略有不同
雕塑恢复重建由云南艺术学院教授张永宁主执,云南四维创意景观工程有限企业执行。 张永宁表示,雕塑重建准备工作从去年开始,今年7月28日开工,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预计国庆节前完成。
与原雕塑相比,重建的雕塑在尺寸、材料等方面略有变化。 原来的雕刻高5米,直径12米,重建后的高度将增加到10.6米,直径18米,建成的雕刻将成为云南省最大的人物群雕刻。 “新雕塑将按原作的比例放大,但稍作微调。 ”张永宁说,由于不同年代的大众审美标准不同,因此会对人物的表情等细节进行一些调整。
材料方面,原雕刻采用水泥,现在使用玻璃钢,但能体现出原作效果。 之所以选择玻璃钢,是因为现在雕塑所在的位置有暗河,在上面放置重物会改变暗河的结构,影响路面,只能选择较轻的玻璃钢材料。
作为昆明艺术家,原雕塑完成时,张永宁正在学校学习,所以对原雕塑的印象非常深。 “重建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尊重原作,尊重老艺术家们的付出。 希望重新雕刻能知道它的历史。 因此,在雕塑实施期间,云南艺术学院推广部、云南四维创意景观工程有限企业与当时参与创作的云南老一辈艺术家,采访和整理了这次雕塑创作恢复过程,制作了纪录片。 我们想以这样的形式讲述云南民族艺术史、昆明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史。 ”。 建成后的雕塑和纪录片,见证了昆明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再现昆明的潮流岁月,继续谱写昆明的新篇章。
市民的声音
雕刻的重建使旧地标成为新气象
95天后李先生听了雕塑的重建,说自己的记忆中好像看到了这座雕塑。 “作为老昆明的地标性建筑物,‘民族大团结’雕塑展现出昆明人的包容姿态。 这次重建标志着昆明在“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民族团结等方面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风貌,开创了旧地标为新气象。 ”。
想起雕刻完成的时候,昆明地方史学家赵立说。 “当时,雕塑的完成让大家耳目一新,我专门骑着自行车围了它好几圈,感叹雕塑真美。 即使现在,走了这么多城市,我还是觉得很少有这样美丽的城市公共雕塑。 设计师通过纤细的衣带、象脚鼓等要素巧妙地将一组人物连成一个环状,每个人物塑造了很强的优势和民族特色,给人以愉悦、喜庆的感觉。 造型设计和反映的主题、文案充分展现了云南各民族的和平团结、家庭般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它承载着春城人民深厚的感情。 雕塑搬到滇池海埔公园后,曝光量和关注度下降,我觉得很遗憾。 这次重建,我相信也是大家的愿望”(城市时报记者银杰)
标题:快讯:昆明重建“春城圆舞曲”雕塑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ly/2246.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