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5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一家微信公众号宣布报名“中国最大规模钻井螺大赛”,并于7月初在广西北海金湾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举办“中国规模最大钻井螺大赛”,申报上海吉尼斯纪录。 另外,也有消息称应聘者已经达到“近万人”。 据悉,随后该活动将遭遇环境保护组织的质疑,危害生态区的底栖动物。 16日,记者从活动主办方获悉,他们决定“顺应舆论”,中止“挖掘大会”,安排其他民俗活动的替代。 ( 5月17日《北京青年报》)
“中国最大规模的钻井螺大赛”活动是功利活动,活动尚未开始,因此主办单位方便标示,申请吉尼斯记录。 当然,申请吉尼斯记录不是坏事,但不能牺牲环境。 举办了万人“海螺大赛”,参加者可以“捡贝壳、挖海螺、捉螃蟹、挖沙子”,前三名有现金和礼物的诱惑,参加者也尽其所能,危害当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底栖生物。 这样的活动,显然应该被拒绝。
“保护环境”的常识早已深入人心,但用一点人的方法,并不完全符合这样的基本情况。 例如这次的“海螺大会”。 目前,在环保团体和社会人士的质疑下,“挖掘螺大赛”的举办者表示,该活动将被取消,取代其他民俗活动。 这样的方法,符合公众的期望。 对此,许多人表示,这既是环境保护的胜利,也是环境保护理念的普及,未来,因活动损害环境保护而停止的事件应该是常态,而不是信息。
但很明显,这样的分解太乐观了。 这件事最大的争论其实是环境保护,但主办方的表现却不是这样,“他们顺应舆论,按决定中止挖掘大会”、“顺应舆论”,“顺应环保诉求”的应对措施很有意思。 但是,诚然,“钻井螺纹大会被取消”并不是环境保护的胜利。 因为从头到尾,“环境保护”都不在核心位置。 不如说像舆论的胜利一样,由于“舆论哗然”,主办者方面不能违抗,放弃最终的决定。
对“挖掘大会被取消”的事件来说,是环境保护的胜利还是舆论的胜利,其实是两回事。 环境保护的胜利形成了典范效应,以下哪些活动可能伤害环境保护事业,在萌芽阶段被扼杀。 但是舆论的胜利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不管接下来的什么活动损害了环境保护事业,如果不引起舆论的热议,就有可能继续举办,只有再次引起舆论的热议,才有可能被中止。 也就是说,“挖掘大会被取消”只是舆论的胜利是治标之策,环境保护的胜利才是治本之策。
因此,“挖掘比赛中止”不是看这件事的终点,只有从舆论的胜利提升到环境保护的胜利。 为了实现这一点,一方面,自然要加大推广的力度,使“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应当主动取消所有未备案的活动,对举办者进行处罚,对前来备案的活动,也要进行“环境性判断”,看是否破坏环境,严格遵守不能破坏环境的底线。 这才是环境保护事业的福音。
标题:快讯:“挖螺大赛被取消”只是舆论的胜利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ly/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