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15字,读完约10分钟
在全国文明城市这个金字招牌的背后,也有五华区各行业的努力。 他们的故事体现了在创文工作中逢山开道、在河上架桥、亮剑、打赢仗的精神,也构筑和点亮了生动活泼的五华创文图。
清洁走廊的“攻防之路”
翠湖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走廊清理维修工作
中和巷9号原省政协工作人员家属区,位于美丽的翠湖畔,是翠湖社区内的居民楼院。 这里有5个单元104户,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的变迁,这个庭院发展成了城市典型的无人管理的老小区。 特别是大楼的堆积物问题,有柜子、不停车的自行车、花盆堆积的各种垃圾占了书很大的一大半。 行人通过也有需要侧身的地方。 社区网格员多次来到这里,动员住户自己打扫,请业主委员会来处理,但怎么也处理不了。
这个问题一直是翠湖社区党委书记马杰的心结。 左思右想,马杰决定咬这块硬骨头。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居民们的合作和理解。 于是,翠湖社区举全体员工之力,踏上了攻坚之路。
社区工作人员与业委会委员一起,多次开展挨家挨户动员推广,争取住户们的支持、理解和协助。 在此期间,他们遭遇了“闭门羹”,遭遇了住户的谩骂和推搡,一些工作人员为之增色。 在一次入户动员推广中,当听说社区这次的目的是动员大家打扫走廊的沉积物时,一位老奶奶瞬间兴奋起来。 社区工作人员吕先生看到她很兴奋,耐心说服她把“温馨提示”给了老奶奶。 老奶奶突然抓住她的手,咬了她的手背……
工作人员不气馁,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社区挨家挨户上门推广动员,情有可原,告知住户们走廊沉积物是安全隐患,举例证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经过不懈的努力,住户们终于被说服了,社区工作人员得到了支持和理解。
经过三天的辛苦,一共清理了20吨各种垃圾。 走廊变亮,安全隐患根除,小区环境舒适,院坝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得到小区业主一致好评和赞誉。 中和9号业主委员会还向翠湖社区居委会寄送了“感谢信”和锦旗,表达他们衷心的感谢。
高效的“高龄”环卫班
五华环卫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环卫工作
是平均年龄51岁的“高龄”群体。 “五华朝不见光,寒气袭击两鬓霜。 千家万户的灯没亮,环卫工人已经在上班。 扫帚是平凡的事,日益荣耀……”这就是五华环卫工作服务中心红云班组工作的真实写照。
每天近144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洁保养、200吨生活垃圾的清洁处理、11座直管厕所、1座垃圾中转站、7座垃圾室……天没亮,他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除此之外,必须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去年6月,龙泉路附近的长虫山因突然大雨发生泥石流,大量黄土被雨水冲刷污染龙泉路,特别是昆明市第八中学门口的水淹情况十分严重。 为了保证第二天学生正常上课,红云领域班组接到紧急指令后,立即组织全员奔赴“战场”。 经过连夜奋斗,清洗车辆和人员,冒雨在道路上作业,反复冲洗道路黄泥,收集吸污车抽吸积水……经过10多个小时的加班点,终于在黎明前清理了整个龙泉路,保障了第二天的交通秩序和环境。
掌握自身建设情况,红云班组将党建工作和环卫工作有机结合,在工作技术和工作模式上进行了钻研和创新,提高了环卫工作服务质量。 今年以来,班组首先在五华区采用电动垃圾巡视车,用巡视保养模式代替了以前流传下来的人工保养模式。 这不仅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工作风险和压力,提高了员工效率,第一时间收集处置了街道暴露垃圾和部分随意丢弃的废旧口罩,“红云班组模式”在全区得到了宣传。
“虹山阿姨”的手不同
“虹山阿姨”们在义务巡逻
他或她可能是社区的员工、党员、学生、公共汽车司机、普通居民、退休员工,但他们有共同的目标。 就是把文明之风吹向大街小巷。
针对虹山新村环境古老、治安问题频发、群众需求大等问题,丰宁街道按照人口、楼院分布,选择了责任心、身体好、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新闻工具操作能力的党员、居民骨干、楼栋长等,承担了“虹山阿姨”的义务
在工作中,“虹山阿姨”义务巡逻队分小组开展一三五、二四六个要点时段的点区巡逻,每组每天巡逻两次以上,每次两个多小时。 每月定期集中巡逻25次以上。 并成立了由40名楼长组成的8个治安防范小组,每天戴着红袖在机组门口执勤,进行邻里守望,形成义务巡逻队保面、楼长旁边的岗哨相互补充的防范结构。
在昆建路社区,以警民联合巡逻、单位协同巡逻、社区志愿者志愿者巡逻相结合的形式,组成了社区平安巡逻队,开展不间断巡逻。 巡逻队队员按要求统一穿红袖夹克,多次严格考勤制度,对交通、卫生等不文明行为进行说服,对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消防安全隐患等进行无死角排查,做好巡逻记录
巡逻队成立以来,辖区入室盗窃、电动汽车盗窃事件的发生率持续下降。 被社区居民称为“胡同警察”的志愿者们也在充满爱心地为每一位居民服务。 “爱食堂”积极为老年人送饭。 城管队员为了被车撞的母女主动撑伞遮挡阳光,叫了救护车……这是一件感人的事迹,温暖的不仅仅是身体,而是整个城市。
主动“断舍离”的老教师
这一天,华山街文化巷社区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在打扫文林街145号院的单元楼堆积物时,一对老夫妇来了。 奶奶主动上前,有点害羞地表达了他们的想法。
老两口已经八十多岁了。 两人退休前都是教师,教书育人,孩子一辈子不在身边。 习惯了一辈子节约,留下了很多没用、有意义的东西,走廊和煤架成堆,影响了周围居民的出行。 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打扫的小区走廊变得通畅、干净、整洁,社区致力于创文工作,两位老人觉得有必要“自我整理”,但有些东西真的想搬走,向社区求助。
主动要求打扫卫生的居民其实不多,但一听到要求,大家马上来家里帮忙工作。 两个老人的东西真不少。 有新中国成立前的大行李箱、20世纪60年代的收音机等。 光是他们讲课用的木三角尺就收到了一个大袋子。 大家在忙起来之前忙了很久,终于打扫干净了。 老人看到大家流的汗很感激,说:“谢谢,谢谢! ”反复说了好几次。 又看到了爽快的走廊和煤棚,老奶奶说。 “这些东西跟着我们一辈子,虽然有点被抛弃了,但建立文明城市是大家的梦想,城市变好了,这是大家的福利,我们每个人都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以说我们俩今天的“断舍离”也对创文做出了贡献。 ”。
进入村子的“绿色故事”
西翁街道前进村的一些变化让“老村长”张绍辉很开心
戴着头迷彩奔尼帽,穿着粉红色衬衫,皮肤黝黑,笑着……这张题为“老村长”的照片是创文期间,五华区文联深入西翥街前进村小组实地拍摄的。 作者陈亚波至今还记得“老村长”张绍辉和前进村的故事。
前进村小组距离昆明不到40公里,从昆武高速公路绕村通道走了七八圈才到达。 在道路整修之前,在苗族村行进也被隐藏在深山中而不为人知。
张绍辉指着林木葱绿周围的青山说,以前种苞和红薯,所以不能吃。 之后,破坏森林进行开垦,副业和养殖。 现在脱贫致富,才知道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守着金山银山不吃饭,再也做不到以前毁林荒废的傻事了。
村民们大兴土木建造了一个小洋房。 张绍辉说,过去住的都是土块茅草屋顶的房子,没有一间住砖房的房子,被风雨侵蚀,茅草屋顶的房子破败不堪。 我现在住在砖头房子里,有条件的房子开了家庭旅馆。
造句展开了“三下乡”,打造了广播电视、图书室、健身路径。 文联也有助于制定有苗村特色的旅游计划。 要进一步快速发展苗村特色旅游,推进扶贫。
张绍辉一直走着说:“改革开放前,苗村离昆明很近,但水回路不通,日出造,日落休息,爸爸们一辈子没出过闭塞的苗村,没下过昆明市。 我们这一代赶上了好时代,现在想去哪里,不只是出去,请进来。 四面八方的客人请闲下来坐在我们的苗村,看看我们文明的新生活……
一线服务窗口感受春城风采
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谢谢你! 钱包里有我的证件和银行卡。 如果你们不捡起来还给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 在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大厅的前台,市民刘先生兴奋地向总服务台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当天,刘先生带孩子去综合服务大厅做社保工作,因为孩子在哭,他结束工作离开时不小心把钱包丢在柜台上了。 随后,工作人员发现柜台钱包,内置银行卡、身份证和1000元现金。 工作人员立即通过公安户政窗口查询了预约的手机号码。 打完电话30分钟后,刘先生急忙赶到总台找回失物,对员工的拾遗精神和良好的服务连连称赞。
“对我们的窗口服务运营商来说,在工作过程中为工作人员提供微笑服务的同时,如果尽量细心,我们的微笑服务就能让工作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员工张婷婷说。 每个工作日,大家的事业都很简单充实。 穿着工作服坐在站台后,大众来到窗口前时的笑容服务。 用“慢动作”打发工作大众,直到整理保存资料……这是政务服务窗口员工一天的真实写照,平凡而充实。
对照政务大厅的规范建设标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的建立要求,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完全利用led显示屏、微信公共平台等媒体,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文案。 在大厅醒目位置建立推广栏,设立便民服务区、自助服务区,配备饮水机、雨伞、轮椅、医药箱、针线包等便民服务设施。 设有导语台,导语员专门为前来工作的群众和公司提供导语、咨询服务,还设有自助查询机,方便群众和公司处理和查询业务,方便工作的群众和公司。
政策解读明显,提高工作效率,方向准确,让老百姓少走弯路——五华区政务服务中心将各项平民措施做到了大众心中,所有的小暖心事迹都承载着大众满满的肯定。 在平民利民的道路上,小窗口职位也有很大的可能性。
标题:快讯:倾听创文心声,感受城市蝶变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