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361字,读完约13分钟

1996年,第一家投资1800万美元的新加坡独资公司“云南昆岭薄膜工业有限企业”正式上传开区。

20年埋头苦干,20年艰苦创业,在锐意创新、团结奋斗中积累和锻炼了适合自己的快速发展经验,形成了“实事求是、求新求胜”的开放精神。 这八个字凝聚着一代人打开人生的热血和梦想。 这8个字表明了开人对建设工业新区的追求和气魄。 这8个字,提高了经开人建设新经开区的决心和恒心。

1992年,昆明第一个小区的人拿着纸质批文和20万元资金,来到东郊牛街庄领域开始规划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时,这里还是一片宁静的城郊荒野。

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术大力实施,昆明经开区被冠以“国家级”称号时,这里已经成为中外投资者竞相逐鹿的创业热土。

年,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第二个十年,成功实现“十二五”开局红色时,这里已凝聚17.7万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工业新城。

从昔日城郊荒野到现在云南省最大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招商引资和外贸重要平台、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示范区,昆明经开区用20年的时间谱写了昆楚经济建设美丽的乐章,在“建设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经开区”的宏伟征程上高歌猛进。

#xa0;

扛起工业大市的重担,摸索前进

工业是一个城市富民的基础,强市之本,没有工业的飞跃,就没有这个城市经济的飞跃。 作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始终承载着城市强市的梦想,昆明经济开发区也不例外。

20世纪90年代,昆明许多老字号工业公司在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大干快干、八十年代的空前繁荣之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大转型的节点上错失了快速发展的机遇,落在了市场后面。 此时,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伴随着改革的大潮应运而生,它的诞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昆明市委、市政府倡导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但是,在全省园区建设还没有成熟经验的时候,昆明经济开发区起步困难,“在探索中前进”是不可避免的快速发展路径。

1997年以前,昆明经济开发区主要完成了2平方公里起点的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初步建立了管理机制。 在这个阶段,没有建立加快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机制。 1997年,昆明市委、市政府编制了《加快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的决定》,确定了经济开发区的体制、职能、权限等。 经济开发区在完善的体制机制、加快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快速发展。

2000年,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战术的东风,昆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政策补助到开发管理模式进入了新阶段。 这一时期,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机构和部门功能也逐渐完善,但经济总量不大,与沿海发达地区国家级开发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xa0;

大刀斧改革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

2006年,在“二次创业”的巨大压力和兄弟开发区激烈竞争中,昆明经济开发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十一五”开门红之年能否开好局,迈出好步伐,符合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目标的实现。

为此,新一届领导班子对比前一阶段的不足,深入分析原因,充分吸取经验教训,科学制定了“三年大变、两年大跨越”两步快速发展战术。 围绕经济快速发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的核心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一时期,昆明经济开发区改变了单一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模式,新的权利和责任合一,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协调快速发展,进入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的快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高速发展的轨道。

2006-2008年,昆明经济开发区园区的开发建设总量和第一经济指标超过前14年总和的1.4倍,实现了“一年一变,三年一变”。

2007年至2009年,昆明经济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中跃居第6位。 2009年,昆明经济开发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指标连续两年在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西部第一。

“十一五”期间,昆明经济开发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 2006年至2006年,经济开发区实现累计生产总值337亿元、工业增加值206.8亿元、地方财政常规预算收入25.1亿元、出口总额12.7亿美元,分别是“15”期的2.58倍、2.51倍、3.39倍和6.99倍。

基于“十一五”的快速发展成果,昆明经济开发区进入“十二五”后,主动施压,勇于担当,全面实现了“开门红”。 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28%。

#xa0;

#xa0;

提高建设新经开再造改造创一流

进入“十二五”,昆明经济开发区适时提出“提高建设新经再造创造一流”的战术方针,紧跟“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步伐,走向“建设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经济开发区”的宏伟高歌猛进。

提高,即产业提高,规模扩大。 逐一发挥园区特色产业潜力,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促进上下游公司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和完善。 引进重要骨干配套项目,加大对以产业配套服务为主导的中小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形成“多对多”的互联网化产业集群特征。 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园区产业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向高端技术研发环节扩张,不断增强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即集中建设,积分突破。 集中力量推进园区集团化开发,大幅度提高园区的承载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 以新闻产业基地为中心突破要点,以带线促面,不断完善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和园林绿化系统,大幅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

重构,即平台重构,开拓新地区。 昆明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的扩张,昆明经济开发区将全力打造皇家营现代物流园,促进现代物流业和临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经贸往来的现代物流中心。 依托云南生物资源特点和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昆明经济开发区将启动清水生物医药产业园开发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规模。

改造,即旧区改造,更新换代升级。 昆明经济开发区从土地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升级入手,为老地区改造空间、双赢,为园区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投资多元化结构,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积极引进和培育技术开发、科技孵化和配套服务项目,实现老区功能更新换代。

#xa0;

抓住“桥头堡”机遇全力建设“千亿园区”

在“提升新经开发改造创一流建设”的战术方针指引下,未来一段时期,昆明经济开发区将按照“科学快速发展、和谐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要求,走向新的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西南开放“ 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大力促进社会事业,使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一流的创新要素、一流的投资环境、一流的体制机制和一流的快速发展业绩、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具体来说,昆明经济开发区将确保到年实现全区销售额过千亿的目标。 年,昆明经济开发区将再上新台阶,力争出口加工区销售收入过千亿,全区销售收入过2000亿,实现“双超”目标。 园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结束翻了一番以上,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园区。

从“起步探索”到“初步快速发展”再到“高速发展”,经济开发区用20年的时间开辟了具有“开启特色”的成长之路,用20年的磨石打造了春城企业品牌的样板区。 告别了20年的辉煌,昆明经济开发区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以“双超”的目标为目标,昆明经济开发区任重而道远。

#xa0;

“十二五”即将开始

是昆明经济开发区实践“提高建设新经再造改造创造一流”战术目标的第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面对众多纷繁的国内外形势和建设“一流园区”的重任,昆明经济开发区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抓住“桥头堡”建设的机遇,团结扎实,积极进取,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了门红。

#xa0;

实现工业附加值81.35亿元

年,昆明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8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 地方财政正常预算收入12.53亿元,增长3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37.1%。 进出口总额12.58亿美元,增长28.1%。

年,昆明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达到113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3亿元,增长28%。 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74.8亿元,增长31.7%。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22.4亿元,增长25.2%。

#xa0;

17亿元以上的项目开工

在招商引资方面,面对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昆明经济开发区年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五个强化”的项目推进思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核心,加强项目推进部门的责任,强化功能部门的绩效, 加强新闻平台交流应用,加强项目端约束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形象进度,通过创新的项目推进机制,确保了项目的提前开工、提前生产。 年,全区实际引进市内资本151.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 新开工建设项目21个,开工面积2649亩,总投资达12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开工项目17个。

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瓶颈制约下,昆明经济开发区精选规模大、效益好的用地类项目,兼顾影响大、税收高的非用地类项目,昆明贵金属交易所、西安国际信托、上海村镇银行等总部经济和金融衍生项目的收入

#xa0;

4亿6千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项目上推广大规模补助,大规模补助促进大规模招商。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昆明经开区以新闻产业基地为中心,以开发出口加工区、王家营物流领域等专业园区为龙头,以建设要点公路为载体,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园区快速发展的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年,昆明经开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6亿元。 新闻产业基地33#路、出口加工区3#路、王家营物流领域在荣大道东段等道路顺利完成,总里程超过18公里。 利用德国贷款建设解决镍家营污水和再生水利用工程进入试运行阶段。 新闻产业基地32#路电力通道、33#路通信管道等辅助工程的交付采用。 园区供水、供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

#xa0;

负责各级科技项目27个

在完整的硬件平台上,经济开发区将提升产业快速发展软环境,促进公司走“内涵式”增长之路。 年,以昆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经济开发区适时出台《高新技术公司认定资助实施办法》,鼓励公司承担和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大力开展以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动,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公司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年,全区累计科技快速发展资金229.5万元,13家顺利通过高新技术公司认定。 累计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云南省和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80个,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7个,获得科技支持资金3044万元。 公司取得了授权专利157件。

#xa0;

增加庭园的绿化面积75公顷

在园区环境保护和管理方面,年,昆明经济开发区通过不断健全“创卫”长效机制,严密部署“创城”迎新,全面实施“创型”工作人员,有序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建设。 在经济开发区,马料河、宝象河、洛龙河三条进入滇河道的水清岸绿色。 小区的路很干净,空气清新怡人。

以“绿经开”建设为目标,昆明经济开发区全年累计投资1.08亿元园进行园林绿化,新增园林绿化面积75公顷。 截至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减少7.9%,13家公司通过清洁生产判断验收。

#xa0;

谋求民生的显着改善

在园区开发、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各职工推进过程中,昆明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和谐快速发展”的核心理念,改善民计民生。 年,经济开发区教育资源得到比较有效的优化,义务教育加强率达到100%,医疗质量大幅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率达到100%。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到100%,“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比较有效的保障。

并且,昆明经济开发区推进全域城市化建设,全区共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工面积87.3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4.3亿元,落实公租房新建和建设500套。 在失地农民再就业方面,全区每年组织688人,专业招聘会3次,提供就业岗位近4000人。

#xa0;

目标令人振奋

年是云南全力推进科学快速发展、和谐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 作为云南省最大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招商引资和外贸的重要平台,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和体制机构创新的试点示范区,年,昆明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亿元,增长24%。

◆工业总产值达到352亿元,增长21%

◆工业附加值达到100亿元,增长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附加值91.5亿元,增长28%。

◆营业总收入达到830亿元,增长23%。

◆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达到24.96亿元,增长28%。

◆进出口总额达到13.8亿美元,增长10%

◆地方财政通常预算收入达到15.9亿元,增长27%;

◆实际引进市内资本145亿元,利用外资2.5亿美元。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8亿元,增长37%。

◆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2亿元。

◆规模以上的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减少4.1%。

◆推进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阿拉、罗羊街道办事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指标明显优于年。

#xa0;

标题:快讯:经开20年蝶变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j/1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