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25字,读完约10分钟

1992年开始20万元。 2000年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9年招商引资工作引进的外资是1993年的35倍,其中外资是15倍。

18年来,经济开发区没有引起过关注。 她的成长胶卷里太多美好的东西了,她也一直期待着。 18年的辛勤耕作种了太多奇怪的东西,因为现在很多都是随风绽放的。

“跨越式”的快速发展高速启动

今天,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她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日子——18岁的“生日”。 回顾过去,现在我们很惊讶。 经济开发区在快速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建设方面表现出快速、新颖、美丽等优势。

“跨越式”的快速发展高速启动

18年创业,经济开发区全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工业生产总值775亿元、税收总额69.2亿元。 地方财政常规预算收入24亿元,出口创汇8.8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3.62%、22.98%、28.04%、41.51%、31.4%,从改革开放“试验田”迅速发展为新昆明建设的“主战场”

其中,2006年至2008年,经济开发区园区开发建设总量和第一经济指标超过前14年总和的1.4倍,实现“一年一个,三年一个”。 并且,2007-2009两年间,经济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中从第6位跃居第34位。

2009年,经济开发区又提出了“两年大跨越”的奋斗目标,当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达到1.293亿美元,实际引进市外资金突破100亿元,达到124.8亿元。 那一年地方财政正常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 生动的数据表明,经济开发区在经济建设中已经步入快车道,并开始出现“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步伐。

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创业18年,经济开发区已有省级高新技术公司34家,国家、省、市级公司技术中心18家,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7家,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32个,累计科技支持资金14074.5个

科技创新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深层动力,为了积极推进“科技兴区”战术,昆明经济开发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公司技术创新的意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及科技公司孵化器、公司技术中心资助、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合作、公司专利资助等一系列

在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下,以昆明北方红外科技集团、云南天达光伏科技有限企业等为龙头的光电子产业率先突破,年1月12日,昆明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授权成为国家光电子材料和产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目前,经济开发区已经形成了13家光电子骨干公司,凝聚了30多家规模以上的光电子子公司,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半导体照明、oled等新兴产业迅猛崛起。

要点校园规模显现

18年创业,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投入超过46亿元,累计建设城市道路123条,总里程超过300公里,水电、燃气、仓储物流等配套齐全,“大计、大建设”下,要点园区已经成熟。

自2005年批准成立以来,三年的快速发展,昆明出口加工区于2008年2月28日,通过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等国家九个部位的联合验收,正式封闭运行,目前已经聚集了国际珠宝城、国际汽车城等重大项目。

2004年开工建设,以新闻产业为主,迅速发展新闻制造、软件开发业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昆明新闻产业基地目前可谓充满活力,到2009年,该园区已有包括南天电子、阳光测量等在内的近50家公司开工建设。 为了促进该领域的快速发展,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也将在年内搬入新闻产业基地。 明显感觉到的是,以全力飞跃的有节奏步伐,经济开发区为下一次升级迅速发展积蓄了力量。

18年艰苦创业,18年栉风沐雨,从起步的9.8平方公里到现在的156.6平方公里,从人烟稀少、基础设施薄弱的城市郊区,到公司林立、道路纵横交错的创业热土,昆明经济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初的构想。 站在经济开发区18岁“成人礼”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我代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全体工作人员,衷心感谢关心和支持经济开发区建设各级领导,为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做出贡献的建设者们!

1992年,第一代经开人有纸质批文和20万元资金,在昆明东郊牛街庄领域开始了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那个时候,牛街庄周边的村民可能无法想象隔壁小卖部的康师傅方便面、统一绿茶、雪兰牛奶今后会在家门口生产。 他们更难以想象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会成为新昆明工业经济的主战场。

1992年5月27日,在经济开发区开工建设的鞭炮声中,第一代经开人已经在心中许下了对未来的愿景:发誓要创造昆明经济新的增长极。

接着6月15日,全长2362米的第一条干线道路“昌宏路”开工,拉开了经济开发区“大计、大建设”的序幕。 之后,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在这片土地上都能看到风尘仆仆的小区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 18年来,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46亿元,累计建设城市道路123条,总长超过300公里,水电、燃气、仓储物流等配套齐全。 目前,经济开发区内呈现昆明新闻产业基地、昆明出口加工区、光电子产业基地、洛羊物流领域、小商品加工基地、清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众多产值百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

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1995年,昆明市首家“退二进三”公司“昆明变压器厂”、云南省投资规模最大的木材综合加工公司“昆明红塔木业有限企业”上传了经济开发区。 1996年,首家新加坡独资公司“云南昆岭薄膜工业有限企业”、首家香港独资公司“云南万鸿彩印有限企业”相继上传,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并行,全面发力。 此后,云内动力、昆钢重装、北方红外等大公司层出不穷,昆明科技创新园、新兴科技孵化区为中小企业建设快速发展平台,“天立地”大公司、“铺天盖地”小公司成为经济开发区“快速发展”。

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到新昆明建设的“主战场”,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使经济开发区拥有一套系统、方便、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制度,认真进取、勇于做,开拓精神,先人一步,快人一步 目前,经济开发区全区累计引进公司5397家,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工业总产值775亿元,税收总额69.2亿元的地方财政常规预算收入24亿元,出口创汇8.8亿美元,年均分别为23.62%、22.98% 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光电子报产业、烟草及配套产业、生物制药及食品业、加工贸易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特色产业。 成为云南省工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配套最齐全、产业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新的征程,开人皆知,园区建设任重而道远,快速发展的道路永无止境。 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克服困难,继续弘扬经济发展精神,围绕省市委、政府现代新昆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大事记(节选)

1991年8月在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省党委书记普朝柱、省长和志强表示:“在昆明东郊建立外向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构想。

1991年11月李树基副省长率省市有关领导进行开发区选址,最终在东郊大石坝、牛街庄一带建立经济开发区。

1992年5月27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

1992年6月15日,经过开区第一条主干道昌宏路工程开工,全长2362米。 这标志着开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1993年3月1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经开区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9.8平方公里。

1996年3月26日,首批投资1800万美元的新加坡独资公司“云南昆岭薄膜工业有限企业”正式上传经营区。

1999年7月1日,开区管委会机关经过4次搬迁临时办公室,正式搬迁至开放1号的新大楼。

2000年2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昆明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1年1月29日,经开区首家孵化器“昆明科技创新园”开工。

2002年1月,昆明船舶中学、小学正式移交昆明经济开发区,标志着经济开发区开始接管社会事务。

2004年10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昆明经济开发区内的昆船集团。

2005年2月4日,省市要点建设项目“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落户昆明经济开发区。

2006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视察了经济开发区内的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昆船集团。

2006年6月22日,经市政府批准,经济开发区成立“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有限责任企业”,作为经济开发区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主体。

2006年9月26日,昆明新闻产业基地1#、2#主干道开工建设。 这是经济开发区以b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首次尝试。

2006年11月10日,昆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通过iso9001质量、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2006年12月1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公布实施。

2007年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视察经济开发区内的北方红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2月28日,位于经济开发区的昆明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闭运行。

2008年4月11日,云南省政府与深圳市政府建设昆明深圳工业园区的合作机制协议在深圳签约。

2008年5月,整个经济开发区托管了呈贡县洛羊街道办事处、官渡区阿拉乡。 管理面积增加到156.6平方公里。

2008年7月,经济开发区深圳工业园区、云内动力工业园区、机床产业基地三大园区建设被列为2008年全省工业园区要点项目。

2008年11月6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德国复兴银行正式签署了6000万欧元德国政府贷款污水解决与再生利用工程和德国促进性贷款环境综合管理工程项目的判断备忘录。

2009年10月20日,昆明经济开发区被选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标题:快讯:献给经开区18周岁“成人礼”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j/15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