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35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网昆明6月22日电记者严勇在10年里似乎一瞬间,老厂乡卫生院发生了变化。 故事必须从年轻人那里讲。

青瑞远25岁,来老厂乡卫生院快两年了。 现在,他担任法乃村家庭合同医生服务队队长,进村后成为与同事的“家常便饭”。

法乃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的老厂乡,属于贫困山区。 雨后的一天,蓝瑞换上白大褂出发了。 他带头,护士和村医随行,开始了当天的体检工作。

他们首先来到了84岁的欧美益老家。 房间外面很大,老人在门口放了三张小凳子,坐在中间。 青瑞远和护士李文瑞坐在两侧,给她量了血压和体温,查了老人的药品袋,详细询问了用药情况。

回去的时候,蓝瑞远有点不安,拉着老人的手说:“菜少放点盐,慢慢走,别掉上千万! ”。

李文瑞的包里有皮尺和电子秤,用于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判断生长状况。 她说一旦见到害怕医生的孩子,就必须准备一些糖果和玩具来哄他们。

中午附近,村子里传来了急促的救护车警笛声。 孩子右臂骨折,必须送往急救医院。 开车来的张瑞是老厂乡卫生院的外科护士长,她急忙把孩子和家人接上车。

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现在同一个村子里,三个“90后”不是第一次了。 为了“三支一扶”招聘计划,他们相继来到老厂乡卫生院工作,负责日常诊疗服务,并且在当地健康扶贫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厂乡卫生院院长钱云发表示,2009年以来,卫生院共招收14名“支医”大学生,现有院8名,与同事组成13个家庭合同医生服务队伍。 凭着干劲和辛苦,这群年轻人不仅充实了各业务科的专业实力,还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十多年前,在当地人眼里,老厂乡卫生院充其量是个大诊所。

老同事回忆说,当时来卫生院的人很少,医生可以使用的设备只有体温计和听诊器。 “红水银碘酒,一涂就去。 比较无效,尽职尽责”成了当时卫生院医疗水平的真实写照。

之后即使购买了一点医疗设备,也有没有人采用的情况。 “不能招人还是不能挽留人? 正在进行血液检查的机器上积满了灰尘。 ”。 钱云发表示,2009年,随着首批“支医”人员的到来,卫生院基本检查项目顺利展开。

随之,整个医疗队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改变。 将便衣换上白大褂、织毛衣的闲聊消失了,还有普通的夜班巡诊……参观老厂乡卫生院的人们感叹:“终于出现了医院的样子。”

李文瑞说,很多人都是和卫生院一起成长的。

年,老厂乡卫生院来了6名“支医”大学生。 李文瑞就是其中之一。 抱着基于服务的感情,第一天就犯了难的事。 住的地方缺水,她每天带着空桶来卫生院,下班后领水回家。 “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接受的所有锻炼都是值得的。 ”。 她第二年“欺骗”了何喜这位姑娘,两人既是同事,也是室友。

第八个瞬间,何喜对当时记忆犹新。 一到假期,就把脏衣服包成大包回家。 她说,虽然嘴上抱怨是抱怨,但还是咬牙切齿地重复了好几次。

李文瑞至今还记得春节放假后的一天晚上,卫生院接到紧急电话,孕妇要分娩。 她和值班医生马上出诊。 那时霜冻,进村的泥路又陡又滑,救护车无法前进。 他们徒步往前走,终于看到半山腰上胖乎乎的孕妇,顺利分娩。

“这样的经历在大城市很少见,有助于我个人的毅力和质量的锻造。 ”。 李文瑞表示,年轻人和老同事希望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为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做出贡献。


标题:快讯:老厂乡卫生院来了群年轻人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