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罗俊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站成功测量了月球表面5组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测量了国内最准确的地月距离,精度为 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克服了地面月球激光测距技术,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测量了全部5个反射镜的国家。

年3月,《天琴计划》是罗俊院士提出的“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目的是通过引力波探测进行天文学、宇宙学和基础物理的前沿研究。 《天琴计划》的基本方案是,2035年前后在约10万公里高度的地球轨道上,配置3个由全该卫星组成的边长约17万公里的等腰三角形编队,建设空间引力波探测天文台,开展空间基础科学的前沿研究。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与空间引力波探测的实际需求和国际前沿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核心技术指标还存在着量的差距。 为此,《天琴计划》提出“0123”技术路线图,使必要的核心技术稳步成熟。 第“0”步是开展地月激光测距实验,以获得对天琴卫星的高精度测距能力,为天琴卫星的高精度定轨提供技术支持,“1”步是发射单一卫星,建立高精度空间惯性标准,验证相关技术的可靠性,共2个步骤。 在对长距离星际激光干涉测量技术进行轨道验证的步骤“3”中,发射3颗卫星组成三角形编队,即组成“天琴”,进行引力波的空间探测。

天琴中心副主任、该技术负责人叶贤基教授表示,地月距离为38万公里左右,地月激光测距的基本原理是从地面测距站的望远镜向放置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镜发射高度的同向脉冲激光束,反射镜发射该激光信号后由地面站的望远镜接收, 根据发射时间差计算地月距离,地月激光测距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远距离的激光测距实验,目前也是地月测距

天琴中心工程师韩西达表示,地月激光测距技术将为未来发射的天琴卫星提供厘米级精度的准确位置,使天琴卫星能够准确进入指定轨道。 这也是基于地球轨道的“天琴计划”进行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特征之一。 基于太阳轨道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方式,由于卫星距离地球5000万公里以上,几乎不可能利用激光进行定位。

据了解,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具备卫星激光测距能力,但从技术水平上看还不能进行地月距离的激光测距。 从2007年开始,中山大学“天琴计划”科研团队开始执行月球激光测距任务,得到了国家航天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应急项目的支持。

月球激光测距技术是一项涵盖大型望远镜、脉冲激光、单光子检测、自动控制、空间轨道等多个技术行业的综合技术。 叶贤基表示,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合作升级昆明的卫星激光测距系统,于年1月22日首次测量了地月距离。 这是中国人首次利用激光成功准确测量地球距月球的距离,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实现月球激光准确测量的国家。

之后,天琴团队开始了珠海测距站的建设项目,年6月首次测量了地月距离,之后几个月,团队测量了月球表面上所有的五面反射镜,地月激光测距的技术稳定性和成熟性得到了进一步确认。

25日,位于凤凰山顶的“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上,口径1.2米的反射式望远镜、温度在零下200度以上的多通道超导单光子探测器、高频短脉冲固体激光、激光测距光学平台等核心部件,成为了测量地球月球距离的科学技术

罗俊院士表示,地月激光测距技术是“天琴计划”“沿途下蛋”的成果之一。 除了是“天琴计划”的关键技术外,它本身还对月球基础科学研究、中国航天安全、空间碎片和深空目标探测、航天科学实验等许多行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长月球距离观测资料对月球系统动力学、月球物理等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在太空安全方面,地面月球激光测距技术可以“毫厘无差”地锁定空间碎片和深空目标,大大提高空间安全。 另外,在空间科学方面,地月激光测距技术有助于建设“太空实验室”,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的快速发展。 ”。

20世纪60年代,在实施登月计划之前,美国和苏联开始了激光月球测量试验,但测量精度有限。 随着月球着陆的成功,美国、苏联在月球上安装了5个激光角反射器。 从此,地月激光测距成为最精确的地月距离测量手段。 (光明日报记者吴春燕通讯员卢切维吴立坚)

标题:快讯:“天琴计划”又立新功:我科学家测出最准地月距离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1421.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