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41字,读完约5分钟
大限将至的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将要逝去。大限将至中的大限指的是寿数或十年行运,意思是人快要死了,生命即将走到终点。
家中的亲人,在离开前,会有这几个举动,预示大限将至
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的宿命,便是从娘胎中来,到坟墓中去。
归去,那是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宿命。就算是再有钱,且医疗资源再多的人,也无法躲避死神的召唤。
对于生死,我们该保持什么态度呢?两个字,豁达。四个字,接受现实。
接受自己是血肉之躯的现实,接受家人朋友是平凡人的现实,接受这个世界都需要“更新换代”的循环现实。
人,就是因为不接受现实,所以才闹出了诸多悲剧。家中的老人,明明大限将至了,谁知道子女不接受现实,还硬是折腾老人,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受苦。
这,并不是孝顺,而是对于老人,对于生命的不尊重。年轻人或者中年人,在做事之前,不该过分盲目,而应该仔细观察生活的“苗头”。
家中的亲人,在归去之前,会做出这几个举动,我们该接受现实了。
一、亲人在归去之前,会经常念叨故去的人的名字。
有这么一个现象,大限将至的人,往往记不得身边人,反而对离开多年的亲人故友印象深刻,甚至还经常念叨他们的名字。
镇上的刘大伯,在75岁那年,就患了重病住院了。治疗了一段时间,医生说老人的寿命差不多了,亲人就把老人带了回家,让老人在家中离开。
在离开的前一天,老人就躺在床上,一直念叨着故去的人的名字。听到这些名字,老人的大儿子特别害怕,便心生恐惧。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早已离开了二三十年了。
大儿子就问父亲:“爸,您是不是想起了什么呢?”
老人支支吾吾,大致意思是,他回想起小时候的伙伴,以及年轻时交过的故友,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其实,每个人都特别“念旧”,尤其是在归去前的那段时间,基本会把以往经历的人与事儿,再回忆一遍。斯人已去,但深情尚存。
二、亲人在归去之前,会把真实的心底话说出来。
某站上有这么一个视频,记录了曾仕强教授在患癌时候的讲话。
生命已然走到尽头的曾仕强教授,在镜头前是这么说的,自己知道身体不行了,机能老化了,就没有去做手术。人,坦然点就好,生死什么的,不过是必然的经历。
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所有的真话,要么被人带到了黄土当中,要么在人临走的时候,说了出来。
人这种生物,多多少少带有虚伪的一面,为什么会在离开之前,说出真实的心底话呢?因为要离开了,人生也看透了,自然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道家谈到的“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就是这个道理。将虚伪的一面完全洗刷干净,将杂念一扫而空,只剩下人性的纯粹和真实。
或许,这便是所谓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带着婴儿般的天性而来,也带着婴儿般的纯粹而去,毫无遗憾。
三、想回到故乡,再看一看故乡的山水。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对凤阳这个地方情有独钟,因为凤阳是他年轻时候扎根的地方,算是他内心深处的“故乡”了。
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一直记着凤阳,还时不时派他的儿子回去历练。只是,他因为事务繁忙,很少回去。
随着朱元璋的老去,发妻马皇后的归去,他整个人都变得暴躁了,杀了不少大臣。唯独对于故乡这个地方,还有一些深情。
不久,朱元璋便逝去了。在逝去前,其实他还想看一看凤阳的山水,再去那片土地走一走。只是,时光匆匆,人生转眼而逝,早已没有机会了。
人,其实就是这个样子。无论自己赚了多少钱,地位有多高,哪怕故乡再贫穷,自己也想回去。为什么呢?因为“叶落归根”,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
从哪来,回哪去,本就如此。
四、整个人突然顿悟了,精神好了起来。
《水浒传》中有这么一句预言诗:“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这十六个字,说的就是鲁智深一生的经历。特别是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预示了鲁智深会在潮起潮落的过程中,顿悟此生的真相,然后圆满而终。
在消灭方腊之后,鲁智深回到了杭州,于六和寺出家。一天晚上,鲁智深听到了钱塘江的潮信后,便沐浴更衣,披上袈裟,端坐而终。
他在临终前这么写道:“平日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这,便是佛家谈到的“预知时至”。人,感知到命运的终结,便生发出了无限度的感慨。自己对于此生的所作所为,也逐渐接纳和包容,带着这些记忆归去。
最终的感悟,只有一点,就是看透了此生此世的真相,不纠结,也不抗拒,悄然而去。
来源:https://www.sssfk.com/a/2840.html标题:大限将至的意思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xwzx/3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