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88字,读完约16分钟

/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

公司的总户数

达到11000多户

截至年3月31日,昆明经济开发区公司总账户数达到11071户,注册资本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40.5亿元人民币。 至此,经济开发区成为云南公司总账户数最高的园区,成为各地公司家竞相逐鹿的创业主战场。

2006年末,经济开发区公司总账户数873户,2009年增加到5002户,年突破10000户大关,达到10585户。 从增幅来看,2007年末公司总户数比2006年增长43%,2008年增幅扩大至97%,2009年达到103%,比2008年翻了一番。

从全年新公司的账户数来看,2006年,经济开发区新公司的账户数(包括入住)为137户。 2007年,新公司账户数增加到357个,比2006年增加160%。 2008年增加公司账户数1258户,比2007年增加252%。 年来,经济开发区每年新增公司账户3000户以上,年度新增公司账户数量增加,一方面得益于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体现了经济开发区“吸纳”能力的增长。

从新公司涉及的行业来看,经济开发区公司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制造、商贸行业,扩展到新一代新闻技术、高端设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术性新兴产业。 每年的新公司中,科技型公司的比例增加,对经济增长方法的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外,除工业类公司外,股权投资基金、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公司开始进入,为全区经济增长展现了新的优势。 截至年底,经济开发区有20多个银行营业网点,融资担保企业50多家,股权投资基金50多家,小额贷款企业3家,贵金属交易所会员单位80多家。 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增加。

从公司的组织形式来看,经济开发区内的公司开始从以前流传下来的个人独资公司、企业公司发展为合作公司。 合作公司的出现,使技术、知识产权、土地和资本等得到了特征的补充。 年末,经济开发区有合作公司7户,年末达到72户,年末达到102户。 这些合作公司中,有引进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公司参加合作,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从生产要素流动来看,近年来,经济开发区内部分支机构之间通过合并、收购进行了资产重组,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加强了集聚效应。

计划

156.6平方公里的全覆盖

1992年8月,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了第一个快速发展规划,即《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总面积18.5平方公里,新民航线金融商贸领域2平方公里,牛街庄工业领域6平方公里,大石坝工业领域10.5平方公里。 1993年4月,昆明市政府调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规则:取消新民航线领域,牛街庄领域缩小4平方公里,大石坝领域扩大12平方公里,高桥村中心区新增2.5平方公里,总规划面积仍为18.5平方公里。

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云南昆明经济开发区的信》同意昆明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9.8平方公里,北为贵昆、昆石公路,东为民办科技园,西为昆洛公路,南为地矿局汽修厂、大羊甫村、小板桥一线。

2008年5月,经济开发区实施实体化管理,全面接管官渡区阿拉乡和呈贡县洛羊街道办事处,实体化管理面积约156.6平方公里。 明确经济开发区的实体化管理范围后,经济开发区请苏州科技大学空间研究所和新加坡规划顾问企业编制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整理重构156.6平方公里的区域,分为8个领域。

截止到年末,经济开发区内的牛街庄鸣泉、羊甫、新闻产业基地、大冲、洛羊、黄土斜坡、清水、普照海子8个领域的规划得到批准,经济开发区实现了156.6平方公里规划的全面覆盖。

进入“十二五”,按照“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8—)”、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经济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定位,经济开发区以子校区布局确立并初步形成了“一核七园”空间的快速发展格局

以“一核七园”为依托,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凝聚一流创新要素、一流投资环境、一流体制机制和一流快速发展绩效的产业平台,以打造“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目标。

47家公司

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

在20年的经济建设历史中,昆明经济开发区稳步推进了大项目、大投资方略。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具有领导地位、领域主导地位的大公司和高质量项目,到“十一五”结束,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进入区内发展迅速,中国军火、统一食品、云锡股份、昆明航空等大量质量高、效益好的高质量产品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产业培育工作,鼓励技术创新,支持公司做大做强。 到年底,经济开发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47家。

200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公司15家,产值实现65.7亿元,增长20.74%,占所有工业总产值的77.2%。

2008年,工业公司产值达到25家,比上年增长7家,实现产值109.16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1.76%,、

2009年,经济开发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和烟草及配套等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1.5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3.81%。 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65.3亿元,生物医药业产值8.09亿元,食品饮料业产值16.53亿元,烟草及配套业产值31.64亿元。 统一集团、雪兰牛奶、云电缆、盟草药业、希陶药业、昆钢重装、玉柴机械、南天电子、锡业锡材等特点公司迅速扩张,为经济开发区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 截至年底,经济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的公司达33家,总产值合计占全区的80.26%。 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3家,总产值合计占全区的31%。

截至年10月,经济开发区产值超过亿元规模以上的工业公司达47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公司达6家。 亿元以上的公司实现产值194.8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公司产值的88.88%,比年同期增长29.21%。 47户亿元以上的企业广告主要集中在9个领域,其中装备制造业23户,农副食品加工业6户,食品饮料业5户,烟草及辅业4户,医药制造业2户,化学制品业2户,有色金属轧钢加工业2户,非金属矿产业2户,燃气供给业1户。 47家亿元以上公司中,高新技术公司13家,占亿元以上公司数的27.66%,产值65.28亿元,占亿元以上公司产值的33.55%,占全区高新技术工业公司产值的91.85%。

工业总产值

实现累计1292亿元

建设区20年来,经济开发区累计工业总产值1292亿元,年均增长23.77%。 工业增加值约398亿元,年均增长21%,成为拉动昆明市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1992年至2000年是经济开发区的创建探索期。 9年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51亿元、工业生产总值113.3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22亿元。 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27亿元,工业总产值30.31亿元,工业销售收入32.98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8.07倍、5.95倍和4.22倍。

2001年至2005年是经济开发区调整的快速发展期。 期间,经济开发区土地约束瓶颈突出,为实现省级开发区向国家级开发区的转型,突破瓶颈,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加快新闻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建设的战术思路。 “十五”期间,经济开发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93亿元,工业总产值191.2亿元,工业销售收入202.46亿元,分别是前9年总和的2.51倍、1.69倍和1.66倍。

从2006年开始,经济开发区进入“二次创业”攻坚阶段。 新一届领导班子科学制定了“三年大变样,两年大跨度”两步快速发展战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建设进入高速发展轨道。

2006-2008年,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建设总量和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前14年合计的1.4倍,实现“一年一个,三年一个”。 “十一五”期间,昆明经济开发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 2006-2007年累计产量337.6亿元,工业附加值206.98亿元,地方财政常规预算收入25.1亿元,出口总额12.74亿美元,分别是“15”期的2.89倍、2.82倍、3.6倍、11.58倍。

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经济开发区践行“建设新经开发、再造改造一流”的战术目标,全面实施“产业提升、集中建设、平台再造、老区改造”四大快速发展战术,在区域经济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年,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137.42亿元,较增长21.3%。 工业总产值29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1%,营业总收入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8.76%。 地方财政正常预算收入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37.4%,进出口增长1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56%。 第一次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为经济开放区“十二五”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面积

20平方公里以上了

截至年底,开区控制面积156.6平方公里已实现规划全面覆盖,开发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各专业园区建设全面展开,新闻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初见规模,昆明出口加工区顺利封闭运行,“一区多园”快速开发

1992年5月27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 6月15日,投资2100万元的经济开发区第一条主干道昌宏路开工,标志着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1992-1997年5年间,经济开发区在牛街庄区最先征用的约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了第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构成了今天起步区基础设施的基本框架,主要有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燃气、电信设施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昆明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的起点和广阔的快速发展前景推动了经济开发区整体建设的快速发展。 这一年,18号线“云麻路”开工建设,标志着二期220亩土地开发全面启动。 截至2002年底,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场地平坦250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24亿元。 新建或改建区内道路28公里,排水管路39公里,供水管道9.8公里。 昔日农田缓坡已被工业厂房取代,园区基础设施已能满足区内公司的生产、生活要求。

之后,“十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内出口加工区、新闻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三大子校区建设思路逐步确定,快速发展的空间得到落实。 “十一五”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期间,经济开发区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围绕三大子园区的开发建设事业,以高强度的投入、加大力度的建设,创造了园区建设的新速度、新高度。

“十一五”期间,经济开发区开发面积比2005年扩大近1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28.14亿元,投资总量是前14年合计的3.49倍,是“十五”期间的6.23倍。 基础设施投资40亿5500万元,是前14年合计的2.46倍。 区内道路、管网纵横交错,交通环境进一步优化,供水、供电、供气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此期间,经济开发区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占财政收入的1/3左右。

名牌产品

收集国家和省市各级名牌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昆明经济开发区围绕公司抓产品、抓质量、抓品牌,发展迅速。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区内现有国家品牌1个,云南品牌14个,昆明品牌19个。

经济开发区驻区公司积极启动品牌建设,打造品牌抓住产品质量,促进公司快速发展。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企业昆船品牌自动化物流系统、烟草制丝成套设备先后于2003、2004年荣获“云南名牌产品”称号公司30强。 2005年,昆明火炬制药有限企业“血塞通软胶囊”被评为2005年云南名牌产品。

2006年,经济开发区3家公司生产的4个产品获得“2006年云南名牌产品”称号。 2008年,经济开发区共有7家8家产品获得“2008云南名牌产品”称号。 年,经济开发区新增13个省、市名牌产品。 、云南盟草药业有限企业、昆明火炬药业(集团)有限企业、云南锡业锡材有限企业、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天达光伏科技有限企业、昆明七彩云南庆泽祥茶叶股份有限公司8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产品称号。 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莱克科技有限企业、昆明顺弘水泥制管产品有限企业、云南江变电力电器成套设备有限企业4家5家产品获得昆明名牌产品称号。

在名牌产品申报过程中,经济开发区质监局对公司实行定人定时跟踪服务制度。 根据新修订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名牌产品奖励办法》,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新获得“昆明名牌”产品称号的公司,各产品不重复奖励3万元。 对新获得“云南品牌”产品称号的公司,各产品对新获得一次性不重复奖励10万元的“中国品牌”产品称号的公司,各产品不重复奖励20万元。 获得“昆明品牌”、“云南品牌”或“中国品牌”的公司,以及为品牌活动做出贡献的个人,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颁发荣誉证书。

并积极开展中国驰名商标、省驰名商标、市驰名商标的推荐工作。 目前,驻区公司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云南驰名商标30件和昆明市驰名商标19件。

全力建设两个“千亿”园区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昆明经济开发区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招商引资和外贸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示范区。 年,在云南推进工业快速发展、实施园区“千百亿元工程”的机遇下,经济开发区提出了实现“双超”的目标。 也就是说,到年为止,确保全区销售收入过千亿。 年将再上一个新阶段,力争出口加工区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全区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

围绕上述目标,经济开发区实施“四大战术”。 实施“产业提升、规模扩张”战术,以产业提升突破规模扩张瓶颈,走内涵快速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集中建设、单点突破”战术,以新闻产业基地为中心,用点条线路助推面,大幅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 实施“平台再造、新区开拓”战术,在新区开展建设,再造园区产业支撑新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施“老区改造、升级换代”战术,从土地资源整合、产业转型升级入手,为老区谋空间、谋利益,逐步实现老区功能升级。 通过“四大战术”的实施,全面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法的转变,实现经济规模的巨大飞跃。

目前,经济开发区已形成了以省烟叶企业、昆岭薄膜、万鸿彩印等为代表的烟草加工和配套产业。 以昆船集团、cy集团、昆钢重型装备制造集团等为代表的机械设备制造产业。 以康师傅、统一、云南红、雪兰、上好佳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加工业。 昆船、北方红外、天达光伏、南天电子等为代表的电子新闻产业。 圣火、康贝、盟生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对工业快速发展的配套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繁荣迅速发展。

在建设“千亿园区”的过程中,经济开发区将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集群,努力构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快速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优先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特点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积极发展光电子产业,强化产业创新开发功能、孵化功能和产业化功能。 迅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逐步形成以展示销售中药材原料交易、提取中间物、生产原料药、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和生产等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促进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专业服务以及总部型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 迅速发展其他特色产业,积极使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烟草加工和配套、食品饮料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将产业链延伸到高附加值的两端。

快讯:二十年快速发展成就

通过集中特色政策资源、特色项目资源和特色创新资源进行产业培育,经济开发区将装备制造业、光电子产业、珠宝玉石产业、汽车销售和配套产业、保税物流和总部经济推进百亿元产业行列。

标题:快讯:二十年快速发展成就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j/1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