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短暂的寒流消失,冬日温暖的阳光洒满云岭高原的春城。 降落在位于昆明“一二一”大街的云南师范大学老校区西南联大旧址上。 进入这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学故园,对面是庄严古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蒋梦麟、梅李琦、张伯苓三位校长的雕像迎风矗立。 冯友兰执笔,闻一多篆额,耸立着罗庸书丹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记载着83年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西迁昆明,共同创建西南联合大学,在艰苦的抗日烽火中建立了中国教育丰碑的光辉历史。 毅力坚强,弦歌不中断。 简陋的米黄色教室里传来慷慨激昂的西南联大校歌:“千秋耻,终成雪。” 中兴业、须人杰……”
年1月20日,习主席在考察云南师范大学校园西南联大旧址时发出重要指示:教育与国家未来命运密切相关。 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多次正确学习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责任感、高时代的新人,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启示:从历史中找到方向
习总书记考察了西南联大旧址的每一个动人画面,每一个真挚的教诲,都牢牢地刻在云南师范大学每一个师生的心底,深深地刻在云南师范大学乃至中国大学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习大大总书记当时在西南联大旧址考察了74分钟,我解释说,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这个时代快速发展过程的参与者、证人、奋进者。 ”。 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回忆起一年前的场景,至今仍热腾腾:“一年来,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现代传承提高了了解更是一个层面,传承西南联大历史文化的使命感。
“习主席考察了西南联大旧址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培养谁、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给予了我们全体师生不懈的奋斗。”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充满饶卫自信。
“习主席嘱托我们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厚地灌输师生爱国主义感情,更好地肩负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指明了方向。 ’云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永文说。
传承:从文化中传达精神
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写道:“联合大学以其兼容性和包容的精神,转移了社会一时的风气,内树学术自由的规模、外来民主堡垒的称号,违反了千夫的诺诺,造就了一士之谥。” 民族存亡的危机意识造就了西南联大世界一流的教育模式,铸造了“刚毅坚卓、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西南联大精神。
多年来,承载西南联大精神的西南联大旧址成为全国第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近年来,新建西南联大博物馆,北大、清华、南开和云南师大的100名青年代表在昆集,开展了4次“寻找联大足迹”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西南联大旧址现为云南“网红打卡地”,每年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90万人。
作为西南联大在昆明留下的唯一遗脉,云南师范大学为了继承弘扬西南联大精神,近年来实施了“西南联大旧址保护利用和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企业品牌建设工程”等工程。 组建西南联大爱国精神师生宣传团,校党委书记饶先生带头向周边高校、社区、街道宣传,在云岭大礼堂做《西南联大爱国精神》网络讲座,6万观众在线观看。 年11月,学校举办师生编排的《西南联大组歌——天降大任》和青海师范大学开展戏剧《永怀之歌》交流展,《西南联大组歌》诠释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永怀之歌》诠释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两校师生之间引起强烈共鸣。 云南师大写的《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舍生取义》读本即将出版,是作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必读书籍。 云南师范大学加强了与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的合作,设立了“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高等研究院”。
这一年,受疫情影响,西南联大旧址不向社会开放。 “博物馆不开放,但我们通过网站、微信公共平台建设网络直播、网络教室、网络博物馆,通过网络传播西南联大历史文化,传播率远远超过往年的实地参观, ”李红英说:“我们开发的《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精品课程不仅覆盖全校学生,还通过互联网被全国110所高校2万名学生选中学习,评价满意率达到95.5%。”
收获:从精神中汲取力量
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熏陶了云南师大师生,成为风化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年来,云南师大全体师生牢记习大大总书记殷深,开展“教育新闻国守初心、立德树人肩负使命”的大讨论,将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全校思政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课程思政及云南“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的文案中。 学校有2个学院党组织、4个党支部被选为全国党建事业标杆系和模板党支部,成功申报1所全国第二届高校“双领队”教师党支部书记办公室,学校获得“全国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名学生在中央文明防控疫情志愿者。
继承了西南联大精神立德树人,促进了云南师大教育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云南师大实施一流学科建设战术,5个专业达到国内一流水平,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国家社科基金获准设立24个项目,其中重大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论文专题类二等奖1项,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6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
“八载弦之歌不断,散发着千桃李的香气。 ”。 西南联大虽然只有八年的历史,但西南联大精神一直高薪传承,深深影响着中国高校的青年学子。 (光明日报记者张勇)
标题:快讯:传不辍弦歌 育今日芬芳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1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