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那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个叫“对局”的罕见节目。 舞台是棋盘,演员是棋子,峨冠博带的人,坐在舞台后端的高台象征性地下棋。 他们每扔一枚棋子,演员们都相应地跳。 整个节目刚柔经济,气势磅礴,在声光电技术的投影下,有古朴的遗韵和时尚元素,有波涛的诡云,看起来如梦如幻。 从艺术表现的形式来看,它既像舞蹈,也像武术,或者不是舞蹈,也不是武术。 电视左下方的字幕有“舞武”的名字。 主持人使用了“混音”这个流行语。
最初的混搭用于服装,是时尚界的专用名词,英语原语是mixandmatch,意思是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价格的东西根据个人喜好拼凑起来,再结合完全个性化的风格。 为了让观众简单地理解“游戏”的表现形式,借用“混音”一词来表现是没错的,但从文化艺术的概念来说,这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混音。
我知道在赛场上搏斗是真正的功夫。 一旦进入健身场所演化为武术套路,其实用性就不再是格斗了。 一旦被搬上舞台,演化为艺术表演,易读性也就提高了。 这就是所谓的“舞武”。 “舞武”这种文化艺术形式,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而是在我们祖先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为基础,以术道并重为优势而创造出来的,逐渐发展起来的表演艺术。 司马迁笔下的项庄舞剑和杜甫笔下的公孙阿姨舞剑器,也以舞蹈形式表现武术。 “舞武”以舞蹈节奏和美感演绎武术气韵,以武术招式和功法充实舞蹈词汇,舞蹈与武术融为一体,互利双赢,兼具双重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
由此可见,“舞武”这一艺术形式不是移植和嫁接,不是拼凑的混搭,而是两种艺术的化合和重建,其本质依然是舞蹈而不是武术。 现代舞团体云门舞集灵感来自书法艺术,创作了公演经典舞蹈《行草》,让我们耳目一新。 墨色的舞者将身体变成毛笔飞舞,撒下舒展的行草。 媒体将其称为“墨舞”。 墨字至今,欣赏公演的人仍不被视为书法表演,而被视为舞蹈。 这种舞蹈格式依靠化合再生的功夫,而不是混音。
各门类的文化艺术成熟后,开始了从有界到无疆的变化。 与古典艺术相比,现代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开放性和灵活性。 它在纵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横向延伸,伸出开放的触角,吸取姐妹艺术的营养,丰富自己,改变自己。 我们再放松一点,就会发现在当今文化体育舞台上,随着智能化、数字化创意的广泛应用,各门类艺术之间没有边界,相互吸收的现象相当普遍。
从摄影艺术来说,无论是构思还是构图,都离美术很近,有独特的创造性摄影作品,看起来像写实的画。 书法和绘画一样:书法根据美术中的意象性因素,可以挥如画。 绘画可以吸收书法的妙招,表现出书法般流畅的线条。 另外,杂技和体育:杂技原本是演员用身体绝技完成的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它不再是以前流传意义上的百戏杂耍,而是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体操、武术、舞蹈和音乐元素。 对于体育运动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项目,也同样融入了舞蹈、杂技、武术、音乐要素。
当我们欣赏舞蹈、武术、体操、杂技等表演艺术时,可以明显看到它们之间相互参照和渗透的痕迹,可以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但是,不管是你吸纳了我,还是我吸纳了你,都不是简单的混搭和拼凑,而是基于化合的创新和重建。 我里面有你,依然是我。 你里面有我,依然是你。 为了不让吃百家奶长大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喝牛奶、羊奶的人变成牛羊,吸收的养分不会变化。 自己的基因不变。 通俗地说,“吃的是别人的奶,长的是自己的肉”。 当然,你把这种文化现象看成杂交或混血也说得很好。 只是这样的比喻,就那么难以接受。
标题:快讯:无疆之美
地址:http://www.kwan-yin.com.cn/kmjy/914.html
心灵鸡汤: